第556章 一(2 / 2)

虽然‘李玄’距那种境界还差之甚远,但要装下一些琐碎物件还是绰绰有余的。

玄机子听后,会心地道:“弟子遵命。”

稍后,‘李玄’传了玄机子一篇修炼口诀后便自离去。

有了无尘子的一番遗言,他也不得不在这里继续逗留了。

信步转过一个山坳,眼前豁然开朗,一望无际的碧绿林海呈现在‘李玄’眼前。

此时夕阳落山不久,远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林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但是,它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山风吹过,一排排“林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则又闪耀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俯瞰夕阳林海,‘李玄’不禁陶醉其中。良久才静下心来,寻了块岩石坐下,清风曰幕,他又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亲人、想起了那不舍的眼神和刺目的猩红……不知不觉,仇恨的火焰在他心里升起。

“总有一天!总有一天,我会让那些人血债血偿……”‘李玄’自语着,眼里闪过骇人的杀机。而就在此时,在距紫阳观千里之外的某处即为奢华富贵的山庄里,一名男子突然连打了几个喷嚏,一边揉着鼻子一边骂道:“他妈的,谁在咒我!”在他旁边,有一名精瘦男子,两眼开合间,精忙一闪而逝。

远处天际,一只离群的白鹭缓缓飞过,不觉之中,‘李玄’心里生起一丝孤寂与悲凉,恍如那渐渐飞远的白鹭,在这四面无极的天空,茫然不知方向……

“白鹭啊!你是也否知我现在的心情?大概你此时也是如我一般吧!”

“……报仇……找到无尘子的转世灵身!然后呢?天涯茫茫,无有归处!”一时间,‘李玄’百感丛生,站起身来,但觉晚风拂面,徐徐无有懈怠,闭目之下,不觉潮思起伏,感慨良多:

于孤寂中品味人生,于豁达中领略自然,如清风明月,无虑无忧,无喜无悲……也许这样的自己才更是自己吧!

睁开眼,‘李玄’不禁苦笑了一下,眼神又渐渐清明起来。

有此一番感慨,‘李玄’顿时有些意兴索然,轻身飘下岩石,掐个法决,抓了把泥土撒向空中,借土遁回到了石洞。

……

悠悠忽忽,白驹过隙,几见挥戈。

山中岁月本就寂寥清寞,无有生趣,不过幸得‘李玄’早就对那红尘中事看得很淡,因此这样的环境反到合了他心意,每天除了早晚功课便潜心专研道法总纲,这样一来,到也不觉难熬。

转眼间‘李玄’已在阳首山石洞内度过了十个寒暑,那锦盒神丹所化之药力已被吸收转化怠尽,而他的修炼也似乎遇到了一个瓶颈,每到气运十二重楼时,便会胸闷难受,停滞不前,而丹田内却是真元充盈,激荡汹涌,时时有喷礴欲出之感。但无论他怎么努力也还是不能冲开屏障,跨出那天人一步,迈入金丹大道,这让他很是郁闷。虽然如此,但还是有让他多少感到宽慰的,那就是他的神念,似乎已经成长到了一个与他自身修为不相符的地步,稍微意动,方圆几十里内,风吹草动,事无巨细,无有遗漏。除此之外,近十年的光阴,也让他把个“道法总纲”领会了十之八九,尤其对里面的五行遁法、器炼玄录、天遁剑法和上清雷法等情有独钟,因此一有空闲,便埋头其中,经年下来,收获也颇丰,其中精妙之处更是一言难以尽述。

《五行遁法》可不借外物,于五行中任意变幻穿行,腾云驾雾,无阻无碍,久之更可通变化之法,明五行生克之理。尤其是那变化之法更是让‘李玄’如痴如醉,每每于山间练习,时而变化花草虫鱼,时儿飞禽走兽,到得妙处,竟不受自身道行和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任意施为,端的是奇妙无穷。

相比那些传统道派所传承的变化之术,此法更加自然随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施法者自身修为和时间地域的限制,只要掌握其精髓便可任意施为,其高明之处突显无遗,仅此一点,只怕就是天下道法也难望其项背。当然,这些‘李玄’此时是不可能知道的,完全是一副兴趣使然地沉迷其中。

《器炼玄要》则收录了从古至今那些希奇古怪的法宝器物的炼制之法,林林总总数不胜数。特别是其中列举的那些先天灵宝,一样样都有翻天覆地、斗转星移的妙用,其玄妙之处难以胜数,让‘李玄’神往不已。

《天遁剑法》可于五遁之外,得一剑遁之法,故有天遁之名;大凡世间法术宝器,无不依赖于五行,有此遁法,则五行不困,更有出其不意之效,只是此遁法建立在剑上,若无适合的宝剑则难以施展;这也是一个让‘李玄’头疼的问题,没有适合的宝剑,此法就好比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及。

《上清雷法》则与普通雷法不同。一般修行界里所盛行的雷法对修炼者有着极其苛刻的限制,这主要表现在修炼速度上,即使大成之后也需念诵法决才能引下九天雷部普化之力为己所用;小乘者则更是需请来雷部掌使,才能施法,虽然威力不小,但却弊在繁琐;而上清雷法就不同了,仅需掌握其入门要领,融汇贯通,便可不用念诵法决,心念动处,直接引九天普化之力打出掌心雷电,若是大成,则举手投足间可发出上清雷光,厉害无比,这也是‘李玄’对其青睐有加的主要原因。

此外,还有一门名为《玄天九演》的奇门演算之术,能穷变化之奇,知过去未来之事,也深受他喜爱,只是其上所载实在玄奥难懂,数载下来,也只是略知皮毛而已。

有道是:法是法,道是道,道虽成而法不顺,空有满身道力而不通法术也是枉然。

除此之外,就是那悬浮于泥丸神宫内的紫色气团,当初得到时还能不时演化些玄妙出来,可自从‘李玄’把里面的内容熟记于心后便沉沉寂寂,不动不响,宛如死物一般,任他百般召唤也不见回应,久而久之,‘李玄’也就慢慢地忽视了它的存在,转而专心在修炼道法上。

山中无岁月,这天‘李玄’像往常一样,闭目凝神,吐纳练气,神意所到,真元快速流动,无丝毫怠懈,可就还是只能于经脉中来回流转,却没有一丝凝结成丹的迹象,如此运行了几个周天之后,他心底不由升起一丝烦躁,暗讨:“如此无妄无求,何时才能结成圣胎?”想罢,心神一动,猛地咬牙,催动神念,强行把周身元气向丹田内汇集压缩,此法一施,就立刻引起了天地间气机的感应,瞬时,方圆数十里内,元气涌动,有如鲸吞,纷纷朝他所处的山洞汇聚而来。刹那间,海量的天地元气以一种恐怖的速度疯狂融进他的身体内,一股勃然大力由内而外,隐隐待发,如不是他苦苦支撑,只怕随时都会有暴体而亡的危险。

‘李玄’心神微查,已经知道自己处在了走火入魔的边缘,稍不小心便会暴体而亡,三魂七魄再不留一丝痕迹。可明白归明白,他此时也无计可施,唯有打碎了门牙往肚里吞——硬撑了。

气劲鼓荡,无边疼痛阵阵传来,在他身体表面的皮肤上,已经开始渗出粒粒血珠,随即被涌动的元气蒸干、脱落。

天地元气还在不断汇集,没有丝毫减弱的趋势,发自体内的外张力也在逐渐增大,他的意识仿佛模糊起来,只是出于本能不断调运自身真元来抗拒那勃然大力。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李玄’只觉喉头一甜,胸口一紧,‘哇‘地吐出一口血来。

鲜血的喷出,使‘李玄’一下子清醒了许多。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神不外驰,心不妄动”。在生死之间,他突然回忆起自己当初被无尘子所考之“一”字,不知不觉地心神内敛,归复平和,以一念代万念之法,排除烦躁,浑浑然地缓缓入定。

而那原本用来强行控制元气的神念此时也被他放松,任由元气在周身自由出入,于丹田、经络中自由沉浮;意念相随间,若即若离,绵绵然地不引不发,似动似静,阴阳往复,如醉如痴。恍恍然间,那原先狂暴的天地元气也开始温顺起来,不紧不慢地沿着体表流动,一丝丝地自周身毛孔慢慢散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