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1 / 2)

庶长子 邈邈一黍 3002 字 1个月前

在赵晗的想象中,知府大人应当是意气风发的,在这个年龄能做到这样的程度,整个大靖朝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没道理不意气风发。

见了面之后才发现,这位与其说是意气风发,倒不如用‘凌厉’这两个字来形容更为准确。

像一把已经出鞘的宝剑,眼神里都透着一股凌厉感,但又不会给人锋芒毕露的感觉,只觉得在这样的目光下,内心里的很多东西都无处遁形。

好吧,认真起来的魏时,还是挺能够唬人的。

魏时想象中的赵涵,应该是那种看起来特别有震慑力的,就算体型上可能不是特别的壮硕,但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好惹。

结果却出人意料,已经是不惑之年的赵涵,看起来气质是比较温和的,甚至近乎于是属于老人家的慈爱。

当然了,在不惑之年做祖父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很少人会在不惑之年就能够拥有老人家的慈爱。

这跟魏时想象当中的模样大相径庭,白瞎了他刻意表现出来的感觉。

这一次见面,魏时本来只是想要提一提官府拟定的计划书,没想让赵涵当场就应下,毕竟这对赵家来说也是关乎到整个家族的事情,赵涵毕竟不是家主,老家主还在就不说了,嫡出的弟弟还是正五品的知州。

没成想,这头一次见面,赵涵在看过计划书之后,就表示同意了,并且签字画押。

“如果知府大人需要的话,我这边还可以去游说平江府的其他家族,这是于国于民于家都有益的好事,作为平江府的一份子,我感谢大人。”

从这位知府大人上任之后一年的种种举措来看,这位确实是个干实事儿的,就是没想到后边还憋了这么大的招,难怪人家能做正一等伯呢。

他的眼光只能放在这平江府的一亩三分地儿上,人家的眼光已经放眼至整个大靖朝,甚至是比大靖朝更辽阔的地界。

“是本官该谢谢你,赵兄多次支持官府的政策,当初为灾民募捐的时候也是头一个响应的,如今愿意再为官府处理,愿意为平江府的百姓出一份力,果然不愧是被朝廷嘉奖过的忠义之辈。”

那块忠义牌坊,确实是来自于朝廷的嘉奖。

事情比他想象的要顺利,赵家作为平江府第一大家族,这几乎已经是坊间公认的事情了,就算赵涵不亲自去说服其他的家族,有赵家第一个带头响应,后续之人必然是不会少的。

只不过官府也不是哪家人都收。

“大人过奖了,这原就是草民应该做的事情,日后您若是有什么事儿,只管吩咐草民。”

这话说的,魏时都不知道怎么应了,就算这位现在还不是赵家的家主,可连刚刚这事儿都能承诺,跟家主又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少了一个所谓的名分罢了。

出口应承这样的话,的确有些让人惊讶。

在跟赵涵见面之后,这位留给他的印象可以说是不断的在被刷新,态度实在是太好了一些。

魏时也知道自己在一些人眼里算得上是香饽饽了,毕竟是这一地的父母官,手里头的权力足够大,另一方面又是一等伯,已经算得上是一座靠山了。

只是这赵家,或者说是赵涵的投诚来的太快太突然了。

不过这终究是好事。

当然是好事儿了,这份计划书与其说是官府拟定的,倒不如说是魏时一个人拟定的。

里面牵扯到了平江府的方方面面,包括田地、各大工坊、商铺、学府、书院、开采……

关于田地,主要还是今年新增的那部分田,这一部分虽然说是有主的了,可只是田契,可干活的人还没主呢。

计划书里主张的是把这一部分田租给开荒的人种,哪块田是由哪个人负责开荒的,全部都记录在册,之后划分也会按照这个名单来划分。

当然了只是头一年如此,既然是租了人家的地,那就要交租粮,如果是因为懒惰和懈怠,没能足额交够租子,那就得照规矩来,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官府是不会干预的。

这不过是给众人提供一个路子罢了,愿意走的人就顺着这条道走,不愿意走的人那就趁早下来,别占着地方耽误旁人。

除此之外,官府这边还是打算要兴建工坊的,平江府的工坊数量跟人口是完全不对称的,以前没有发展起来,所以需求量不是很大,但日后就不一样了,如果后续的这些都能够跟上,那对于工坊的需求也是会增大的。

但是计划中所提出的各大工坊,跟去年的不一样,去年主要还是归各家所有,官府不过是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但是在这次计划中提出的工坊,是由官府所有,其余各大家族和商户可以往里投银钱、投技术、投人,但是这些都必须在官府的同意之下,并且各家也都只能拿分红,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要用什么人还是官府说了算。

而官府在工坊当中起到的作用,除了监督之外,那就是销路,这些都由官府来找门路。

至于商铺,官府鼓励各家各户进行经营,除了治安方面的保障之外,也愿意提供可靠的货源。

如果是工坊和商铺能够对接起来,既在工坊里占有了分红,也开了相应的商铺,那货价会比其他人便宜出来。

至于学府和学院,官府接下来会对府学、州学以及县学加以重视,原本的教谕和先生每年都会统一到府城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府城也会提供一批市面上没有的学习资料。

并且府学、州学和县学也不再只收秀才和举人这样有功名的人入内学习,没有功名的人也可,但是名额是有限的,光靠银钱是进不去的,名额的分配是由官府来定,按照各家各户的贡献来定。

反正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儿,你不好我不好大家也就都不好了。

平江府还真没几处书院,官府呢,打算由公家的名义来开办书院,优秀的学生可以推到学府,束脩也不会很多,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是要靠各家赞助。

至于这赞助的好处,还是要放到学府的名额上,由书院推到学府的名额,是按照比例来,一百个人里头推一个人。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还有一个亟待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冬日取暖。

平江府的山林很多都是有主之地,可这些山林的主家也没什么用,也就是想起来的时候能进去打打猎,或者是想吃新鲜了,让人去里头摘摘野果。

在官府的计划书里,是打算让这些主家把山林对外开放的,可以允许百姓入内砍柴,只是捡些树枝的话,可以直接走人,但是如果有打到猎物,必须照价赔给主家或者是把猎物留下,如果要砍树,那砍一棵树就要在原地种上两棵树苗。

这些事儿都不强求,愿意参与的就参与进来。

官府这边还会派人在平江府境内进行勘察,是否还有未被发现的煤矿。

……

这一环又一环的,基本上是把所有人都套进去了,包括魏时在内,他之所以敢承诺要给官府主持的这些工坊找门路,还是因为其特殊性,一方面在平江府境内可以销售,另一方面就算是平江府饱和了,也可以往外边运,反正做的不是紧俏物,就是必需品。

发条玩具不仅仅是给魏家带来了金银,还带来了来自于商户的人脉,串一串连一连,整个大靖朝就连到一块儿去了。

——

赵家是魏时唯一一个亲自谈的,在赵家之后,第二个同官府签订契约的便是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