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胡无人,汉道昌(1 / 2)

历史粉碎机 木允锋 2360 字 24天前

杨丰的舰队顺流直下,很快就到达海盐,在这里靠港显示一下军威后进入杭州湾切向长江口,然后在长江口调头乘着刚刚开始刮起的东南风向西北,很快到达海州,在这里汇合了之前就集结待命的运输船队,在港口万民欢送中沿着海岸线继续北上,在已经归属大中控制的石臼,板桥,成山等地一路补给向前,最终到达这场跨海远征的真正起点。

登州。

“臣等拜见大王!”

登州港的码头上,新任大中辽东经略使,兼第六镇统制李显忠率领部下两万五千官兵齐声高喊,在他们身后刚刚被解放了的登州百姓同样拜倒行礼。

“平身,传本王旨意,赐登州百姓地瓜,土豆各五万斤,赐玉米种两万斤!”

杨丰站在码头上说道。

然后岸边立刻响起一片欢呼。

很显然这比什么都实惠,登州多山区,在农耕时代这不是什么好地方,无论水稻还是小麦都产不了多少,也就还有个渔业补充,但老百姓吃不饱饭是常态,毕竟这个时代不可能有冰箱汽车,海上打的鱼基本上出去超过三十里就没有意义了。而地瓜和土豆还有玉米在山区薄地的威力,早就已经经过了两年的实践检验,尤其是地瓜这东西让沂蒙山区几乎一下子告别了饥荒,那些山区的百姓早已经开始欢呼地瓜给他们带来的奇迹。

呃,地瓜煎饼和粉条的奇迹。

而现在这种好事终于轮到登州百姓了。

杨丰很满意地看着那万民欢呼的场面,很显然他正在创造一个地瓜盛世。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在这个没有化肥的时代,想要解决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地瓜是最重要的手段,无论玉米还是土豆,都无法和这种东西抗衡。

土豆的意义是解决西北和东北在寒冷条件下的粮食问题,这可以让汉人的真正控制区尽最大限度向北延伸,当然,还得加上大豆高粱这些东北的标志性作物。俄国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只有土豆能解决高纬度地区的农民吃饭问题,而不需要跟通古斯人学着渔猎为生,但病毒问题让这种东西在温暖地区就很不靠谱,一不小心就容易重蹈爱尔兰覆辙。而玉米的育种问题同样限制了它的威力,这东西不育种是肯迪不行,而育种就需要技术,它的推广注定是一个缓慢而又漫长的过程,更何况玉米对于病虫害也是很敏感的,成熟季节的玉米棒子上哪一个还没有一堆虫子。

只有地瓜才是万无一失的保证,地瓜的推广也更容易,毕竟这东西扯根秧子就能换个地方茁壮成长,而且一不在乎病虫害二不怕土地贫瘠,就像蟑螂般能够顽强地在其他几乎所有农作物都无法忍受的环境中生长,而且还能给你多多少少结出点收获。

“地瓜盛世就地瓜盛世吧!”

杨丰感慨地说道。

“李卿,这一次谁是你的先锋?”

他问李显忠。

他的船队运输能力有限,只能保证携带一个旅的步兵玩跨海登陆作战,而这个旅登陆后至少要坚守近十天时间增援的大军才能够赶到,所以这第一批必须是真正精锐。

“回大王,步兵第二十一旅为前锋!”

李显忠说道。

紧接着他身旁一名军官上前。

“臣步兵第二十一旅旅长魏胜拜见大王。”

他行礼说道。

“你就是魏胜,我听说过你,打穆陵关第一个冲上去斩将夺旗的,不错,的确是个猛将,赏你个好东西!”

杨丰拍着他肩膀满意地说。

他向旁边一伸手,韩瑛立刻递上一支短管燧发枪。

杨丰接过这支还镀了金的短枪然后扳开击锤,对着天空扣动扳机,枪声响起头顶一只倒霉的海鸥惨叫着坠落,紧接着他接过韩瑛递上的纸壳子弹,咬开封口完成装弹程序。

这时候魏胜的目光已经无比热切了。

“看懂了吗?”

杨丰说道。

魏胜忙不迭点头。

“拿去吧!”

杨丰说道。

“谢大王赏赐!”

魏胜跪倒双手接过一脸激动地说。

紧接着杨丰又把一盒子弹递给他。

“大王,这就是火枪?”

李显忠不无艳羡地说。

“这是燧发枪,不过这只是军官使用,真正给士兵使用的得是长枪,那个射程可以超过神臂弓,三十丈内哪怕有重甲也能一枪致命,但此物虽好制造的工艺却很复杂,咱们的工匠很难大量生产,至少目前想要给所有士兵都装备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培养出足够数量的工匠前,咱们还是继续用神臂弓吧!”

杨丰说道。

这的确是他找了临安工部几个最好的工匠,都可以说是顶级的老师傅,然后在他亲自指导帮助下做出来的,而且没有用现代的钢材,包括压板式的弹簧也是他们一起用小石墨坩埚和焦炭炉,甚至加上了一台水力鼓风机才炼出的钢,枪管则是用普德林炉炼出的熟铁经过同样的水力锻锤捶打后卷的。

他能造出燧发枪来。

但指望短期内大批量装备燧发枪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