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洛川塬(2 / 2)

农业中华 郁榕 1603 字 23天前

“工业难免会发生污染。”

“确实是这样,但是不能放任污染。一方面降低污染,一方面让我们的环境进化,提高环境耐受能力,才是解决之道。况且,你要相信我们的学生,他们已经在治理污染,利用工业副产品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科技的发展,他们会解决工业与环境的关系。不过就是把物质尽最大可能的利用和反馈环境,不是什么难事。”

——————————

消除了陕西党委的干扰,交通系统规划,产业布局和城市规划走向了正轨。

在对教育和发展极大的需求之下,民族和宗教矛盾变成了次要的矛盾,陕西的建设开始加速。

毛石山在送张春出城时问:“民族和宗教终究是个问题,您真的没有意见?”

张春说:“我建议你不要搞什么民族聚居区,所有人都是中国国民,有自由居住的权利,有自由选择工作的权利,有自由婚姻的权利。不要对任何民族进行保护,但是也不要歧视任何民族。中国几千年,就是各民族融合的结果,我们要做的是加速这种融合。至于宗教,说白了就是一种哲学思想,他们的圣人在我们国家漫长的历史中,不算什么,我们的先哲和圣人多了去了。封建社会还知道儒佛道三教合一,难道我们的智慧就那么差?用我们庞大的历史去淹没它。就这么简单。”

“融合?”毛石山想再次确定。

张春点头道:“拆散,融合。抓全民教育,孩子们在你手中,你怕什么?除非你认为我们的文明是落后的文明。”

毛石山嘿嘿一笑。不说话了。

黄土高原,洛川,堆积在古盆地的黄土形成了巨大的平原,这里曾经是米粮产区,但是现在土壤迅速剥腐蚀,肥力迅速下降。老百姓为了生活只能广种薄收,扩大耕种面积,原有植被全部破坏,连溯源侵蚀和切割的沟谷以及大型的黄土梁,黄土峁上全部都开出了农田。在农田极度贫瘠的地方已经抛荒,长着稀疏的草。但是老百姓还养了羊,继续压制环境恢复。风和雨水则让这种情况加速恶化。

现在的洛川塬就呈现除了这样的一种状况。

民国初年,这里战乱不断,人口迅速减少,但是由于环境恢复能力被极大地削弱,植被恢复缓慢。只有在沟谷坡地才有一定的次生林生长。这导致了葫芦河、泾河和北洛河等渭河支流泥沙量非常大。

鹿钟麟拿下了铜川以北地区后。工作组利用西安到延安、榆林、东胜道路的修建、以工代赈的方式减少了老百姓的耕种面积,特别是减少沟谷地段的耕种面积。不过栽种的速生树种,对减少雨水对土地剥蚀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他们高估了北方植被的恢复能力。

交通系统的林带并没有在短时间建立起来,反而成活量极低。沼气池虽然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由于南方培育的沼气池微生物种群不适应北方,工作组遇到了极大的挫折。而最关键的还是水。降水在黄土高原上很难留住,这使这一地区水资源贫乏。没有水,老百姓维持沼气池的难度也增加。

水利部门提出了修建取水泵房以解决灌溉和用水问题,但是在没有恢复植被之前,连灌溉也只能加速土壤的剥蚀。这成为了一个死循环。

不过学生们还是采取了一些办法,就是将人口进行有计划的迁移到陕南康巴地区。那里修建公路需要人手,同时对于森林的维护和开发,也需要人。同时也在环境适宜的地方开垦了一些土地。那里的农耕技术和条件和湖北相差不大,所以只会促进环境进化,而不会导致环境退化。

沟谷地区和路网林区也是需要人来维护,只是再没有收益之前,完全要靠湖北输入粮食来维持生计。

两年三年可以,但是时间长了,就是一个极大的消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