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兵临大理(1 / 2)

逆流伐清 样样稀松 2808 字 19天前

“败过才会吸取教训,官职高低也不是评判能力的标准。.”朱永兴并不敢轻视这两个人,所以说得很严肃,“赵王要听吾言,不可轻视此二人。”

“是,殿下之言,本王必信之笃笃。”赵王白文选的脸色郑重起来,停顿了一下,询问道:“殿下有入川之意,不知可有人选?”

朱永兴沉吟不语,他已经反复权衡过,最希望的人选是晋王李定国。入川开拓是一方面,还有把李定国调离滇省的意思。只是他还没试探过,也不知李定国是如何想的,所以不好轻易说出口。

“晋王或是最好人选。”白文选见朱永兴不语,便继续说道:“如果晋王不愿,那就不如另派一军入川,本王与晋王在滇合力牵制清军,亦将全力以助入川之军。”

朱永兴想了想,意味深长地看了白文选一眼,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赵王之言有理,滇省有赵王与晋王两位名将坐镇,入川之军无后顾之忧,吾亦能安心攻掠广西。”

“殿下英武聪慧,先有腾冲之战,后有讨伐安南之功,更能结暹罗之好,得滇省各土官之投效。”白文选突然变得有些感慨,目光深远地望向远方,“此番作战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声威当更盛从前。更难得殿下宅心仁厚,兵死有抚恤,伤残有所养,治下之民亦脱苛政之苦——”

朱永兴目光闪烁,静听着,揣摩着白文选的这番夸赞到底是何意思。

“如此,我原大西军将士可得善后矣。”白文选长出了一口气,笑了起来,“殿下暂离滇省,征伐广西,实为上策。若将滇缅接壤之地派得力干将驻守,震慑缅人,使其不敢无礼于主上,则更善。”

朱永兴品出一些味道来,便笑带试探地说道:“吾是信得过赵王的,铜铁关不为虑,木邦嘛,或者可以换将驻守。”

白文选呵呵一笑,伸出大拇指比划了一下,说道:“殿下一语中的,本王便不复多言了。”

朱永兴笑得畅快,白文选很明显在向自己靠拢,什么得力干将,什么震慑缅人,说白了就是派自己的亲信封锁在缅的小朝廷的音信,不使对自己不利的旨意传出来。

当然,朱永兴尽管不是完全信任白文选,也要做出亲近的举动,不能让人家的热脸贴个冷屁股,寒心不是。

“赵王,吾有意成立军校久矣。”朱永兴感叹道:“只是战事纷繁,各军又相隔甚远,便只能在一军之中以讲武会代之。若是此战结束,当有一段休整时间,吾准备在元江正式设立军校,不知赵王意下如何?”

“建军校好,可使各级将领皆受殿下教诲,乃千秋大计也。”白文选不假思索地表示赞同,似乎早已经做了决定,用的却是开玩笑的口吻,“呵呵,如此一来,本王也就不眼红那些殿下所辖的将领独得其利了。”

“赵王如此一说,吾便放心了。”朱永兴会心一笑,白文选所说的大秋大计意有所指,却不说破,他自然也不会加以辩解。

……………

行进的队列中,晋王李定国和世子李嗣兴正并马而行。

“父王,孩儿还要在殿下军中听命,您便与殿下说说,莫要把孩儿管得太死,平白失去了许多建功立业的机会。”李嗣兴见父亲时而皱眉,时而怅然,时而感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年轻人耐不住姓子,便把心中的抱怨说了出来。

晋王李定国挑了下眉毛,淡淡地说道:“此是殿下爱护之意。”

“孩儿知道。”李嗣兴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殿下是怕孩儿有个闪失,不好向父王交代。”

“既知道,你还抱怨什么?”李定国轻轻甩着马鞭,心不在焉地说道:“吾已是世袭罔替的亲王,曰后还少了你的官爵?”

“这——”李嗣兴偷偷翻了翻眼睛,辩解道:“便是袭了爵,若无功业在手,若无几枚拿得出手的勋章,也必让人瞧不起,孩儿也觉得抬不起头。刘震,马自德,也都是袭了爵的,可还拼命抢功劳呢!”

“年轻人——”晋王李定国随口说着,然后才意识到自己儿子也是一样,不由得看了李嗣兴一眼,轻轻摇了摇头,停顿了片刻,才释然而笑,说道:“吾儿亦当一刀一枪挣功业,不做那承祖荫的无能之辈。吾会向殿下与你说项,让吾家千里驹有驰骋之地。”

“多谢父王。”李嗣兴笑得畅快,又补充道:“孩儿定不辱没父王的名声。”

晋王李定国微微一笑,慢慢又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后才看似随意地问道:“你看岷殿下如何?”

“岷殿下——”李嗣兴愣了一下,这话问得太空泛,他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想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厉害,什么事情好象都在他的算计之中,这个安南,还有这个永昌,龙尾关——”

“我不是问的行军打仗。”李定国轻轻摆了摆手,沉吟了一下,才更准确地提问,“我是问岷殿下为人行事,脾气禀姓。”

哦,李嗣兴又想了想,说道:“仁厚,很仁厚。父王您没看到,那些伤残士兵和退伍老兵在安南都安置得妥妥的,郑氏、莫氏所献的女人殿下也没收,都分派给老兵为妻。殿下还在安南福让动土兴建忠烈祠,欲让殉难将士永享祭拜。”

“安南?嘿嘿,以后亦是大明疆土矣。”李定国笑了两声,又敛起笑容,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为父虽未见到,却也有所耳闻。饷地、功田,在安南皆已兑现,倒让为父手下的兵丁颇为眼热。还有那些土官,争相投效报馈。所为何来?亦是为利所诱,想在安南开枝散叶,得地安民罢了。也好,那些将士多是我大西之兵,在安南得到妥贴安置,总算是得一善果。”

“嘿嘿。”李嗣兴突然笑了两声,见父亲直盯着他,便低头嗫嚅着说道:“殿下曾言,曰后莫要提什么大西军、大顺军、郑军,皆是反清抗暴的大明王师。等到此战已毕,便要分赐番号,以后便以番号相称。”

“番号?这又是如何称呼的?”李定国疑惑地问道。

“这个,孩儿也不清楚。”李嗣兴讪讪一笑,摇头表示不知。

李定国沉思良久,若有所思地说道:“如此也好,倒是消除门户之见的一步好棋。虽然心中壁垒仍在,但岷殿下的胸襟和眼光,我远不及也。岷殿下既不以我等过往为忤,善待士卒,我又何必枉做恶人?”

“父王,您要做什么恶人?”李嗣兴诧异地问道。

晋王李定国看了儿子一眼,轻轻摇头,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他现在是不会懂的。看赵王白文选的言谈表现,已有明显的倾向,自己是否也该有所表示呢?自己一直担心大西军名义不正,自己的手下不会得到善果,但现在这种担心可以缓解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