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瓶颈的突破(1 / 2)

逆流伐清 样样稀松 1190 字 19天前

我回来啦!嗯,还需要调整一下,身体和思路都需要,但以后应该是不会断更了,多少而已。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不离不弃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才是我最大的安慰和动力。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民乱起于饥寒,兵乱起于缺饷。这是最简单,也是最为人所知的道理,历朝历代也对此警惕防范,但真正做好的,或者说始终做好的却寥寥无几。如果不是这样,很多的朝代更替也不会发生。

而象朱永兴这样,战争还远未结束,便不断予民以惠,不仅给田地、降赋税,又从攻城掠地的缴获中发放了安家费,使那些饱受沿海迁界之苦的民众能够尽快返回故土并开始重建家园,却实在是很少。

其实从更深的层次来说,这是先付先得的道理。百姓安居了,也知道了朝廷的好,明军的好,便会以更高的热情来支持这场不仅仅是改朝换代那么简单的战争;民众得到了朝廷所给的实惠,便会尽力去想办法保住,那便会更提高支前拥军的积极性。

如果只是用一些空洞诱人的口号,用国家民族大义去号召,那便反倒不如这些具体的恩惠来得实在而有效。

这就是眼光的长远,而不是斤斤计较的小算盘。东征以来,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多赖于此,清廷沿海迁界的短视政策,不顾民生的暴虐行径,更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控制的地盘在扩大,支撑战争的人口在增长,军队的训练周期在缩短,一旦突破了武器装备的瓶颈,明军的优势便会成倍地上涨。再有,南明的经济发展也多样化发展,资源、财富的获取途径大大超过闭锁乏术的清廷,整个国力的增长速度也绝不是外人所能估计的。

“甚好!”朱永兴禁不住心中喜悦,轻拍了下桌案。

武器装备的生产虽然在原有产能扩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澳门炮厂、丛化兵工厂的产量,但仅能支撑连续作战的明军,而无法给予其他地方的明军过多调拔,连筹划已久的长江水师的军事行动也不得不向后推迟。

现在,英国人和法国人完成了明军的订购任务,相继运来了在其国内生产的武器装备,不仅弥补了缺口,而且使各项军事计划能够开始付诸实施。

“英国人和法国人所给的价格优惠可以照单全收,但绝不与任何一方结盟。”朱永兴狡黠地一笑,对易成交代道:“如果因此而不给优惠,那便实价购买,以后呢,再找机会把钱赚回来。”

英荷第二次战争还未爆发,但英国与荷兰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英国不断挑衅,组织“皇家非洲公司”准备进攻荷兰在非洲西岸的殖民地,企图从荷兰人手中夺取一本万利的象牙、奴隶和黄金贸易。而荷兰则卧薪尝胆一直寻求着重夺制海权的时机,不仅加紧建造大型战舰,更与法国、丹麦结成反英同盟,得到了法、丹两国所提供的援助。

在非洲是英国采取攻势,而在亚洲,英国则是弱小的一方,结好南明,拉拢到明军水师这个盟友,是相当有利的事情。至于武器装备,如果不谈优惠的话,英国人也是赚钱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