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节(2 / 2)

他会顾虑,但绝不会真的乖乖听话。

所以唐贽不喜欢这样的人,却也知道这样的人, 必不可少。

唐贽收回视线,继续往下翻。

拿到第五份,先粗略一扫。

很好, 没有宋问。

再一看,行文颇似李洵,但字迹不似。猜想就是云深的学子。

字迹偏于行书,有种豪放之气。文章颇有灵气。

也提到了先前天下藏书的事情,但是未将功绩归到宋问身上,可以说只字未提,而是一通赞美朝廷与天子。并于未来推行做了一个展望,提了些许建议。

“功在千秋,利在万代。”

写得好看,又写得和心意。

这一通看下来,那真是心情舒畅。

唐贽扭了扭脖子,虽然是宋问的学生,但的确是可用之才,便直接写了个“通”。

这样一沓批完,暂时放到一侧。

其余考官也阅得差不多了,将写了“通”的放在上面,先呈给陛下。

唐贽也有了经验。能一眼看出,哪些是云深的学子。

不得不承认,考生的水准,确实是有差异的。宋问没有辱没宋祈的名声,她适合做一位先生。

她的学生,有思想,又不偏激。识时务,又不谄媚。

考官判“通”,不是没有理由。只是,云深的人数太多了一些。

唐贽微微皱眉,敲着桌子,重新删选一遍。

从文采,立意上,将比较出挑的几位再细分出来。

贡院内安静非常,唯有页册翻动的声音。

时间飞逝而过,陛下与众考官在批卷子,沉浸其中,可能并无感觉。

众人等在一旁,很是煎熬。

考生是因为,此考近乎定终生。要想再考中一次进士,真是难于青天。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