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万事预备(1 / 2)

大唐 荆柯守 2747 字 2个月前

“圣上驾到!”

李播、虞绰、魏征、李百药、鲁妙子、石之轩、宋缺、房玄龄八人,都行跪礼。

步履声响起,声响一丝不重,一丝不轻,然后就是拂袖和上座的声音。

杨宣凝悠然说着:“众卿家都是国之重臣,不必多礼,平身就座吧!”

谢恩后,诸臣起身,坐入椅子。

房玄龄望往杨宣凝,只见肤白如雪,气度安然,心中凛然,自杨宣凝登基之后,似乎每隔一段时间,他的气度更加深不可测,这就是日夜受得天地人共养而成的天子之气吗?

杨宣凝露出一丝笑意,问着:“裴爱卿,兵部成立医科,每营必设医官,不知道办的怎么样了?”

“回禀圣上,已经建立,只是合格医师尚少。”

“这也是必然的事情,卿可在军中,自行培养,有几点注意,发了下去吗?”

“已经发行军中了。”

其实,军中就有随军医官的旧制,“军人被疮,即给医药,使谨视之。医不即治视,鞭之。”“诸每营病儿,各定一官人,令检校煮羹粥养饲及领将行。其初得病及病损人,每朝通状,报总管,令医人巡营,将药救疗。”“诸将三日一巡本部吏士营幕,阅其食饮粗精,均劳逸,恤疾苦,视医药。”

只是现在正式定制,甚至确定医制培养制度。

当然,杨宣凝对医学也没有什么了解,直是命人把“创口有病气,以至于化脓,遇火而灭,是故伤口先以酒清洁,包扎之物,必先煮之”的理论弄出来。

为什么一定要弄上细菌的名称呢?直接把病气瘟气之类的名声弄上来,立刻和中医的传统理论结合,无需多起波折。

杨宣凝点头微笑,说着:“朕已命太医院,作三件事,第一就是总编天下医学,作《本草纲目》,先整编天下草木之性,必经实践,以为医学基础,第二就是先制出统一成方,朕赐名‘金创白药’和‘防瘟方药’,这是行军最重之药,要统一制造,随军而行,其三是整编天下医师之资格。”

本草纲目本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所成,全书收录植物药1095种,以纲挈目的完成系统,这改进了中国传统的分类方法,格式比较统一,叙述也比较科学和精密,因此直接把这个总体思想,传旨于太医院,以成系统。

中医无系统,这一直是个遗憾,但是现在,直接以国家之力,正本清源,想必千年之后,也蔚然大家。

至于金创白药和防瘟方药,实际上灵感来自云南白药,杨宣凝当然不懂云南白药的配方,不过这无所谓,现在他是圣上,有移山倒海之能,一道旨意,自有天下医道宗师,为之鞠躬尽瘁,制造出等同云南白药,甚至超过的药方,不过是时间问题——这二者,是批量生产的药方开始,为军中所贵。

石之轩上前说着:“圣上仁德,如此将士必效死用命。”

杨宣凝点头微笑,对这种话当然听听就算,他又问着:“全国各兵府训练改编,情况怎么样?”

“圣上,全国现已有兵员一百零一万,已经训练完毕,随时可动用。”

“工部呢?”

“圣上,得巴蜀关中之后,铁器已足,兵甲之造,日夜不停,现已充足,足可用兵。”鲁妙子上前说着:“纸甲一百六十万副,月产十万副,足可用事。”

“那好,吏部,关中和蜀中,整顿完毕了没有?”

房玄龄上前:“禀圣上,已经整顿完毕,各官各吏,都已填实。”

“户部,粮衣足否?”

李百药说着:“我朝得多处粮仓,皆前朝所遗,特别是兴洛仓,就此一仓,也足以兴兵百万数年,粮不成问题,只是寒衣尚是不足。”

“北方多寒,不可少衣,现是二月,十月之前,必须获得足够寒衣。”

“臣明白,请圣上放心。”

“那内阁就作出安排,三月就可出兵。”

看到皇上如此说,在场的人都觉得心里有数,看来,统一天下,已经到了时候了。

却又听杨宣凝吩咐的说着:“既然大事已经说了,那就处理日常政事。”

说着,又指着案上二尺高的文书:“如今天下还没有定,各方面要事如麻,朕自即位以来,内阁各爱卿都辛苦了,每天都有如此多案卷。有朝廷的,也有地方的,今日就一起处理,诸爱卿就在此批阅,朕再过目,可拟旨的,就立刻发下!”

李百药听了说着:“圣上勤政当然是臣民之福,不过,太过辛苦也是不好,不妨让臣等先看了,写出大纲要点,内阁意见,圣上再看,就方便了许多。”

杨宣凝一笑,说着:“现在天下未定,事端繁多,有许多事情,早一日处理,就对朝廷多一日益处,朕安敢懈怠,只等日后统一天下,给万民修养生息,国家政平,自然事情就少上许多了,那时朕再安享太平不迟。”

内阁亲事,外人不许随意进出,房玄龄亲自挽袖磨墨。内阁众臣,就开始批阅,时有议论几句,二个时辰后,这些奏章才批完。

杨宣凝就笑了:“好,下面的事情,就是拟旨,或者内阁公文,发行天下了,朕就离开了,以后就辛苦各位先生了。”

“臣等恭送圣上。”

等圣驾离开,大殿上又沉静下来。批示完毕,到执行到下面,还有许多工作,宋缺一直望着,看见如此,心里都很感动。

杨宣凝和内阁大臣的勤政,配合如此默契,真是励精图治!

如此,汉统可兴,再现大汉之盛,威镇四海,混元宇内,相比已是不难。

杨宣凝理完了政,却又想出来走走,帝驾出行,当然要事先准备,因此半个时辰后,杨宣凝才得以便衣出宫。

随行者,却是侯希白,此人风流,游玩正是适宜。

此时,还是二月底,天气寒冷,半年中久不出宫的杨宣凝深吸一口。

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田。

长安郭城共有南北十一条大街和东西十四条大街,纵横交错地把郭城内部划分为一百一十坊。其中贯穿城门之间的三条南北向大街和三条东西向大街构成长安城内的交通主干,其中最宽敞的是等若洛阳天街的朱雀大街,阔达四十丈,馀者虽不及朱雀大街的宽阔,其规模亦可想见。

长安除朱雀大街外,最着名就是位於皇城东南和西南的都会市和利人市,各占两坊之地。市内各有四街,形成交叉“井”字形的布局,把整个市界划为九个区,每区四面临街,各种行业的店铺临街而设。每区之内,尚有小的巷道,便其内部通行。两市为长安城最热闹的地方,酒楼食肆不少更是通宵营业,为长安城不夜天的繁华胜地。

此时,长安已经完全恢复了繁荣,街上车水马龙,行人如鲫,比之洛阳的热闹有过之而无不及。

富户人家的宅院固是极尽华丽巍峨,店铺的装置亦无不竭尽心思智巧,担桶梁架,雕饰精美,或梁枋穿插,斗拱出檐,规法各有不同。

杨宣凝看了,不由叹息,如果不是心有成见,他也要定都在此了。

不过,当杨唐正式定都在洛阳后,长安的繁荣就会退色,毕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在长安,虽然还会保持大都市的繁荣,但是却不会有“千古传诵说长安”的历史了。

有得有失,无非如此。

“公子,长安现在,已经稳定,再不见去年之乱相了。”侯希白说着。